《尸子散言》有云:“取玉甚难,越三江五湖,至昆仑之山,千人往,百人返,百人往,十人至。”
这就是东周末期,对采掘新疆和田玉的艰辛程度所作的描述,由此可见采玉人的艰辛。即便是今天,一块玉石,也往往要辗转多次,七八天后才能出矿。历尽千辛万苦,美玉才能来到人间,来到人们的手中。
01
为了让玉友们能够更直观的感受和田玉开采情况,宋掌柜寻玉之旅第二站,就是要奔赴和田玉矿区,带玉友们见证玉石源头,探寻真正的采玉现场。
对讲机、电池等设备一一备齐,开始出发,汽车快速的掠过和田县周边的村落,许多维族的孩子在路边嬉戏玩耍,天真无邪的样子十分可爱。
听掌柜说,之前维族的孩子到了四岁就会被送去清真寺里读古兰经,基本与教育无缘,但现在政府已经强制要求每一个孩子都要上学,接受九年义务教育。
02
矿区离市区路途较远,需要穿过一段戈壁无人区,宋掌柜这个老越野也不敢大意,在那样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,没有手机信号,一旦出现问题,后果不堪设想,总之一切安全就好。
出村落后,我们会沿着国道穿过一片沙漠,金色的沙丘像绸缎一样在我们的眼前飞过,团队的小伙伴们都很兴奋,掌柜狡黠的一笑,意思是过一会可能大家就笑不出来了。
03
走过一百多公里的公路,就要拐进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了。
在这里才能真正感受到什么叫做平沙茫茫黄入天,一望无际的荒漠和风蚀地貌,星星点点地点缀着孤独的草株,就像梅花鹿的皮,斑点状美化大地。没有牦牛,没有骆驼,没有公路,什么都没有,大地的粗犷豪迈一览无余,仿佛进入了另一片天地。
在这里,一天之内可以体验到盐滩、戈壁、沙漠三种地貌,怎能让人不迷恋它。
虽然这里看似荒凉,人迹罕至,但却随时在上演着和玉有关的故事。不仅会有零星的玉农,甚至玉商亲自出马来这里采玉,途径废弃的玉石矿场、饱经风霜的废旧器械、孤独飘扬的红旗、挖矿留下的巨型“天坑”…一幕幕都在诉说着这里的故事,也烙印着采玉人的艰辛与不易。
04
经过大半天的奔波,一路上尘土飞扬,绵延不尽的搓板路带来的颠簸感让人头晕目眩、精疲力尽,好在通过对讲机里掌柜和矿区负责人的对话,我们知道快要到达目的地了。
到达矿区时,负责人已经在等待我们,近几年,宋掌柜越来越忙,到矿区的次数也越来越少,所以抵达矿区的第一件事,就是要拉着负责人嘘寒问暖一番,听矿区负责人说,现今矿区已经挖到地下15米处。
很多玉友们都知道,现在和田玉资源已经越来越稀缺,政府也在对和田玉开采加强管理,之前的好料现在也不容易见到了。与每块玉石遇见都是有缘,每一块玉石也都要我们好好去珍惜。
05
接着就要去巡视一下矿区了,一眼望去,矿区里还停留着多辆正在作业的机器,溅起一阵阵沙尘,映射着附近工人开凿矿石的身影。
其实,在这茫茫的石海中采玉并不是件容易的事,玉石夹杂在山石之间,极为难寻,往往是要投入很大的生产成本或时间成本后,才能得到一块好料。
矿工们日复一日、成千上万次的挖玉动作背后,凝聚的是关于和田玉的梦想和生活的希望。也只有亲眼看到这种艰苦的工作环境,才会对和田玉有重新的认识和了解,才能更加明白每一块玉石的珍贵。
时间过的真快,由于路程的原因,我们必须要返程了,此次的矿区之行暂时告一段落。
感谢一直以来坚守在矿区的采玉人们,是他们多年来与山为伴,与玉为友,用毅力与坚持去探索寻找,才能给大家带来这么多好玉!
坚守玉石品质的道路上,困难重重,但无论如何,我们“传承玉石文化”的初心不变。
脚踏实地,迎难而上,坚守本心,终会抵达美好。
为玉中知己,与更多志同道合者同行,我们不惧路远!
下一站,我们将走进和田玉母亲河——玉龙喀什河带大家感受流淌的玉石情怀!